获取报价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家庭教育案例

case

 

父母案例 抑郁心理 厌学网瘾 婚姻矛盾 叛逆暴躁
父母案例

网红爸爸带娃19年,儿子考上名校后离世

发布日期:2021-03-10 浏览次数:

3月5日,年仅20岁的北美高材生张一得,突然选择“离开”。

一个精心培养出来的“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标杆式的人物,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收尾。

张一得,走了。

具体原因未明说,不过在张一得父亲写的一封信中,很多人猜出了一二。

“儿子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由此开始,很多人把矛头指向张一得的父亲,一个独自抚养孩子14年的单身爸爸,拥有百万粉丝的育儿博主。

从曾经的高管到后来的全职爸爸

张一得的父亲曾是企业高管,在张一得一岁时,夫妻因情感不和分开。

自此,张一得由父亲独自抚养,为了更好照顾儿子,他辞去高管的工作,卖掉市区的房子,搬到乡下开始种田带娃,成为一名全职爸爸。

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张一得父亲拍下近20万张照片,同时变着花样为孩子做饭,据说十年创造近万菜品,每天饭菜都不一样,并且在家里建造照片墙。

各种成长资料都被分类归档,甚至连旅游票据都保留完好。

他的“育儿理念”远不止此,为了锻炼孩子自立能力,从出生到三岁,一直是全英交流,三岁之后笔谈,说不出来就必须画出来,让8岁的孩子给四五十个人做饭,让10岁的孩子独自旅行100天......

最有名的是,张一得父亲专门为儿子打造了一个博物馆,儿子穿过的第一双鞋子,玩过的第一个玩具、用过的第一本书籍等等分门别类陈列,供人参观。

十年间,张一得父亲一直致力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被广州当地登报宣传,成为一个有名的儿童教育专家。

张一得本人也非常争气,靠自己努力考上名牌大学,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温情、励志的故事时,张一得却选择永远离开。

事情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不解,明明张一得是那么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会突然选择离开?

我看了很多相关报道,仔细分析他的家庭教育理念,不禁感慨:没有人想要逃离爱,想要逃离的一定不是爱。

父母自我感动式的爱,孩子未必想要

张一得的父亲,放弃高管工作回乡下种田,为了让儿子吃好饭,10年间变着花样做菜,生活的中心几乎全部都是孩子,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孩子背负了多少心理的重担。

10岁时,张一得曾鼓起勇气告诉父亲,你应该对我说不,然而仍旧被拒绝:“我是你的父亲,我没有办法拒绝你,对你说不。”

父爱如山,听起来很感动,但背后隐含的意思是,我只会按照我的方式去爱你,至于你喜不喜欢,那不重要。

被窒息的爱包围的儿子,只想要逃离“楚门的世界”。

中国的父母不好当,在《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中显示,孩子健康、入学、二胎是很多年轻妈妈们焦虑的源头,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很多人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启了“为娃而活”的模式。

宁可最大化牺牲自己,也要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和一些父母们聊天时,他们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放弃了......”

最后总会归结“孩子还不领情”的感慨。

“自我牺牲”式的爱,背后往往都是“为你好”的控制,事事参与,层层把控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父母们一边抱怨一边“付出”孩子们一边嫌弃一边依赖,失去展翅飞向天空的能力,无奈之余,我们扪心自问,难道都是孩子们的错?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为人父母,应该是引导和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自己走,而不是大包大揽,将自己的遗憾和强加到孩子身上。

每个人,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心理学家克莱尔说:真正的父母之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做父母很容易,做好父母很难,当一对父母,生活里只有育儿时,孩子的比重被无限放大,你说孩子们会不会感到格外有压力?

初心、理智和亲情一旦扭曲,往后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这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怪圈,要把最好的给孩子,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

所以该放手时就放手,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去经历、去担当、去走出自己的路,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你面对的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经由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今天陪伴只是为了,来日他离开时,可以从容自信、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