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报价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新闻资讯

news

 

新闻资讯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青少年心理服务扫描报告

发布日期:2023-09-23 浏览次数:

聚焦于心理疾病的范畴,我们会发现,青年群体中抑郁、焦虑、睡眠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且近十年来有日趋严重的趋势,需要重点关注。根据不同实证研究, 我国 15 ~ 24 岁青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0.8% ~ 24.2%, 焦 虑 检 出 率 为 13.7% ~ 45.28%,睡眠问题检出率为 23.5% (Li et al., 2019; 陈雨濛 et al.,2022; 方圆 et al., 2023)。18 ~ 24 岁的青年抑郁重度风险的检出率远高于成年其他年龄群体,为 24.1%,而 25 岁及以上人群的重度风险检出率在 4.7% ~ 12.3% 之间 ( 陈祉妍 et al.,2023)。在一篇元分析研究中,高中生的抑郁检出率略聚焦于心理疾病的范畴,我们会发现,青年群体中抑郁、焦虑、睡眠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且近十年来有日趋严重的趋势,需要重点关注。根据不同实证研究, 我国 15 ~ 24 岁青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0.8% ~ 24.2%, 焦 虑 检 出 率 为 13.7% ~ 45.28%,睡眠问题检出率为 23.5% (Li et al., 2019; 陈雨濛 et al.,2022; 方圆 et al., 2023)。18 ~ 24 岁的青年抑郁重度风险的检出率远高于成年其他年龄群体,为 24.1%,而 25 岁及以上人群的重度风险检出率在 4.7% ~ 12.3% 之间 ( 陈祉妍 et al.,2023)。在一篇元分析研究中,高中生的抑郁检出率略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为 24.2%(小学生:17.5%;初中生:21.9%)(Li et al., 2019)。由此可见,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要组成的青年群体的心理问题比其他年龄层更为突出。


压力是“遇到困难引发的担忧或精神紧张状态” (WHO, 2023),它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但长期或高强度地暴露于压力环境且没有很好的应对方式,则可能会增加抑郁、焦虑、酒精和药物滥用的风险,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 (Burger & Samuel, 2017; Thoits, 2010)。压力大的问题在当代中国青年中非常普遍。他们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业、就业、家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无论高中生还是大专院校的学生,学业压力都是他们最主要的压力源 ( 方圆 et al., 2023; 孙涛 , 2013; 熊晓兰 etal., 2017)。我们在前期访谈中了解到的情况和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青年的压力源主要是学业、就业、家庭和人际四个方面。
学业:
高中学生作息时间严格,缺乏休息时间,处在较为高压的环境中,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挫败感。中高职学生在早期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基础薄弱,在学业上面临很大困难,也容易导致不自信。
就业:
中职生与大学生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和竞争加剧的社会环境,极易产生迷茫、担忧和压力感。
人际:
不同学段的学生都面临着人际方面的压力,部分心理老师指出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和经验,遇到矛盾无法恰当看待和处理是导致人际压力的主要原因。
家庭:
亲子矛盾、家长过度控制、重男轻女或父母离异也是青年阶段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遭遇过校园欺凌,这本身就构成了压力源,而欺凌导致的创伤又会影响到青年进入高中、中高职后的人际交往。还有部分大学生会因失恋、身材焦虑或外貌焦虑而产生压力。

面对这些压力,青年多选择独自应对,如运动、阅读相关书籍等,较少向外界寻求帮助和支持,如心理咨询 ( 孙涛 , 2013; 熊晓兰 et al., 2017)。我们在访谈中发现,青年确实相对较少寻求身边他人以及专业服务的支持,其中一部分人还指出一些独自应对的方式“只是转移注意力,可能问题还没有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青年的求助渠道更为丰富。首先,很多人会选择和网友聊天、倾诉,较少倾诉的男生也会通过打游戏与人建立联系。还有一些大学生表示会主动阅读一些心理类的书籍或者自媒体文章。部分同学认为网络上的一些自我觉察和自我疗愈的推送对其缓解平日里的负面情绪有一定的效果,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自媒体文章往往内容太浅显,浮于表面,“没有说到点子上”。

能力视角相较于需求的视角,更强调个体所拥有的能力与资源,此处我们聚焦的是青年具备哪些认知、能力及资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应对心理困扰、适应社会需要,包括社会支持、社会情感能力等。结合本报告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我们将选取社会适应能力、情感能力、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社会适应能力,或社会适应性,是个体通过改变自我或改变环境以达到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调节能力,青年的社会适应通常可以从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学业成就等方面分析(戴斌荣 & 柴江 , 2011; 邹泓 et al., 2012)。
邹泓等人调查哈尔滨、北京、西安、武汉、昆明、上海、广州等七城市学生发现,高一、高二的学生在亲社会行为、自尊及自我价值、行事效率、遇到困难挑战时的积极应对等维度都表现出较为良好的水平(得分高于 3 分,5 点计分;邹泓 et al., 2013)。同时,以江苏部分高校为例,大学生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和身份的变化、有较强的学习管理能力,但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规划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 ( 戴斌荣 & 周健颖 , 2016)。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整体上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好,但某些维度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来源:洞见研报《【腾讯】2023青年心理健康服务扫描报告》、腾讯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
参考文献:日慈公益基金会《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扫描报告》2021
版权声明: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 相同方式贡献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出品方:广州省日慈公益基金会
支持方:腾讯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